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Market

杂志简介:《中国市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8/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前沿理论、区域与城市经济、财政与金融、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与供应链、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创业、数字经济

主管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6432
国内刊号:11-3358/F
全年订价:¥ 1828.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43215
总被引量:58141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3.4579
立即指数:0.0077
期刊他引率:0.9513
平均引文率:1.5562
  • 中国之谜与中国之道

    作者:陈平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机遇、协商、实验的价值观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启示,也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带来巨大的困惑。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创新与实验,会丰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并改善现有的世界秩序。

  • 寻求新模式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作者:苏文忠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在文化、科技、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寻求突破。

  • 中国“国家主义经济模式”何处去

    作者:郑永年 黄彦杰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的“国家主义”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年。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这套模式总是和危机难舍难分。这次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积极策略,又进一步使得国家力量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无边界、无效率地膨胀。从现在看来,经济国家主义的过于强大造成的问题已经超过了它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正面功能,甚至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

  • “中国模式”的未来——专访黄靖教授

    作者:叶蕴 刊期:2010年第11期

    所谓一个年代的定义,似乎都是那个年代的休止,而非开始。经历了数十年所谓的后现代化,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预测至今影响深远——20年前,这位日裔美籍学者的论文《历史的终结凝The End of History)说,历史已经走到终结,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已经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民主资本主义社会将最终统治整个世界。“福山主义”最念念不忘的,是...

  • 应对危机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者:郑新立 刊期:2010年第11期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金融危机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本文首先对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反思,通过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化解危机的对策。

  • 论中国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

    作者:吴敬琏 刊期:2010年第11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丁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语言,可以概括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这30年的经...

  •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货币政策

    作者:李庆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 迈向国际金融新秩序

    作者:米歇尔·康德苏 刊期:2010年第11期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不懈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全球失衡至少在几年之内不会完全消失,各国也已经自主开始了储备多样化的进程,但是无法保证这个过程会以我们想要的速度进行下去并且不造成破坏性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需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并深刻思考特别提款权在未来改进国际货币...

  • 重组国际货币体系的新视角:对中国的思考

    作者:聂庆平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开始崛起,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到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中来。如何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既是影响国际金融体系格局改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金融战略。本文试图从中国的视角探讨重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 中国粮食安全:有争议的战略问题

    作者:陈文胜 王文强 刊期:2010年第11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08&ZD016)的阶段性成果。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时至今日,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这次危机有着众多的诱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非农产业的高附加值和增长的快速...

  • 中国粮食安全需要实现四个转变

    作者:朱有志 陈文胜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下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国内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 如何造就下一代能源体系

    作者:武建东 刊期:2010年第11期

    传统能源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21世纪迫切需要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革命造就全球下一代的能源体系,而信息革命面临的最深刻挑战就是逆转目前的传统能源的消耗方式,帮助清洁能源建造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这个转变有三个使命,其一是要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是以发展智能互动网为基础提高能源效率;其二...

  • 低碳能源战——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杜祥琬 刊期:2010年第11期

    此文为杜祥琬在2009年节能减排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演讲录音整理。中国的模式在探索中,因为现在国际上的媒体称赞中国模式已经取得成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还不能说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成熟完备的中国模式。

  •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

    作者:潘家华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有限;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大有可为。

  • 美国的安全低碳能源经济路径图——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平衡之道

    作者:萨拉·拉迪斯洛 凯兰·冉拉 乔内森·培辛 弗兰克·维拉斯特罗 简娜·古沃德 大卫·庞弗雷 布雷特·斯达利 张小玲(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一、引言 频繁波动的能源价格以及人们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使得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频频成为各大报刊媒体的头条新闻。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和共和党都争相把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纳入各自的未来计划之中,承诺在上任后将推出能够缓解经济危机的能源政策。